徐汇医养结合中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9

另一方面,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目前,诸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如果要到邻近的养老机构上门随访,会受到医疗执业法规的限制,难以开展医疗处置。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必须健全支持政策,促进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不妨探索支持家庭医生出诊为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服务。从医疗服务体系看,不妨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机构的某些制度,看似在管理上井井有条,实则造成医养机构内部资源的浪费。徐汇医养结合中心

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经费保障,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医疗保险报销制度,积极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同时建立低保衔接制度 。目前,医养结合机构的经费保障体系构建存在一些困难:一是上面虽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但缺乏政策支持和合理的资金支持体系,如: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在养老服务中的偿付项目和保障范围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长期护理保险、商业保险、低保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也缺乏相关制度安排;二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三是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成本高,财政补贴和配套资金不到位;四是医养结合支付体系不完善,部分提供服务的养老机构未被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以及未能根据服务内容、服务层次制定完善的费用结算制度和有效的支付方式。徐汇医养结合中心医养结合机构需要一支包括临床医生、康复医生、 心理医生、护士、护理员在内的专业团队。

要允许县域范围内跨区域行医,取消医疗机构新设分支机构审批,改审批制为备案制并加强监管;医保定点要向所有医养结合机构全覆盖,新建医养结合机构一旦验收通过要及时办理医保定点,取消对医养结合机构患者住院医保的限额管理,为促进“居家养老”,医务人员上门诊疗服务视同在医疗机构服务,提供上门服务的机构要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为提高医养结合机构资源利用效率,对需住院但没有传染病的患者不必进行分区医治,可以直接利用养老床位开展医治。以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照料为主要依据,调整长期护理保险享受对象的认定标准,让更多的失能、失智老人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家庭养老(或有保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非空巢老人平时在家中由家人或家人雇佣保姆提供生活照料,再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获得家庭医生提供的各项医疗健康服务。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运用较多,也是目前卫健部门普遍宣传和推广的主要模式。“家庭养老+长护险中的‘家护’服务”模式。符合长护险条件的失能老人平时在家中由家人提供生活照料,再由长护险的定点机构提供以康复为重点的“家护”服务,每周1-2次,费用主要由医保资金提供。医护是采用各种措施医治疾病,陪护则能缓解医护工作的压力,是医护工作的补充。

当然,将养老与住院医治区隔开,对控制院内交叉传染有利,但床位资源的浪费也需要考虑,毕竟老年人大多只是慢性,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在“养老区”进行住院医治也是可以考虑的。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也会直接影响部分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的积极性。另外,养老机构医保定点设置困难,相比大多数药店、个体门诊都使用医保卡,但在有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多数不能使用医保卡(山东有医保定点的养老机构单占5.4%),尤其是一些投入巨资兴建的大型医养结合机构,需要运行半年或一年之后才能办理医保定点,由此对医养结合发展形成制约。医养结合机构涉及卫健、民政、人社、医保等多部门,但各部门工作相对单独。徐汇医养结合中心

将养老服务设施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徐汇医养结合中心

为促进医养结合的发展,相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了许多积极的举措:通过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简化创办手续,医养结合机构的数量很好地提升;以居家养老为重点,打造便捷的医疗服务圈,对医疗报销予以资金支持,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成立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探索医护康养一体化模式等,提升诊疗效果,让老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即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指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相关服务。徐汇医养结合中心